彭水首页>新闻频道>文化>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文化

非遗传承|鞍子酥食制作技艺

彭水日报发布时间:2021-01-1309:34:55
鞍子酥食的起源虽无详细记载,但一直伴随着苗族人们的生活。

中国彭水网(县文化馆非遗保护办公室供稿 通讯员 冉 林 /图)鞍子酥食的起源虽无详细记载,但一直伴随着苗族人们的生活。逢年过节,人们都会制作酥食,作为走亲访友的礼物,或作为客人的送礼,凡逢婚庆,必定制作酥食,作为摆席的佳肴,并作为女方出嫁的陪礼,一同带到男方。随着改革开放,大小喜事从简,这一习俗至上世纪末逐渐减少,至今几乎没有这一礼节。加上机制酥食的出现,手工制作酥食的人越来越少。但酥食作为传统美食,没有消亡,各个乡镇几乎都有手工制作者,鞍子酥食在冯佑碧等人的坚守下,仍然保留着传统制作方法,传承着酥食最传统的味道,是彭水地方传统美食的一种。

据县史记:自殷商时期起,苗族先民蚩尤、驩兜、盘瓠等部落,就进入彭水开发地方产业,从此苗族在此地定居,虽然从元朝到明末,多次“赶苗拓业”,使苗族文化受到极大的影响,但苗族先民为了躲避灾难,移居大山野岭,延续着苗族的风俗文化。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