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文化>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文化

彭水地名故事|大 垭

发布时间:2021-03-0309:43:18
彭水文化根植于巴。

中国彭水网(□任永松)彭水文化根植于巴。巴人是有记载的彭水最早的居住者。巴人可分为龙蛇巴人、鱼凫巴人、白虎巴人。“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彭水有一个曾经的市级深度贫困乡的几个地名蕴含了丰富的巴文化历史信息。这个乡就是大垭乡。


地名来历

大垭乡地处芙蓉江右岸,笋子盖西翼中低山丘陵河谷地带,境内大小河流8条,全部流入芙蓉江。东部、南部和西部均与贵州接壤。1951年设立大垭乡。以其地处大山的鞍状垭口,而取名大垭。大垭有大垭、冬瓜、龙龟、木蜡四个村。四个村名从不同角度诠释大垭历史,或许是彭水最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村名。大垭,表明此地是交通要道。龙龟,明代末年建有龙龟寺得名。木蜡庄,因过去有木蜡树而得名。木蜡树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已有1400年的栽培历史,可以提取天然环保的实木家具表面擦拭剂,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使用非常广泛。冬瓜地名是沿用的古老地名。


龙蛇坝

龙蛇坝地名是宝贵的巴人地名。考其来历,当为龙蛇巴人居住的地方。龙蛇坝是芙蓉江与冬瓜溪交汇的台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2015年,在此地进行了考古,出土了灰陶网坠等400余件文物,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灰陶网坠说明此地古代渔业发达。商周时期,彭水居住的是巴人,巴人渔业发达。龙蛇坝江边的回水沱是浩口。“浩”是宋代巴渝地区对渡口的称呼。浩口地名也证明了此地悠久的历史。龙蛇坝与鞍子镇白虎场一样是难得的保留至今的诠释巴人历史的地名,分别承载了龙蛇巴人和白虎巴人的历史。


巴字探源

巴国神秘消失后,留下了许多历史秘密。其中,关于“巴”字的含义就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重庆主城长江江水回环像“巴”字,重庆字水中学以此取名。二是巴字是古代巴人对鱼的称呼。延续至今的将鲶鱼称为鲶巴啷、鱼篓称为巴篓。三是巴字是指蛇,尖吻蝮蛇最早的名字是“巴”。夏商时期,“巴”从动物名演变为地名(有尖吻蝮蛇的地域)、族名(在巴域生活的族群)、国名(巴人创建的国家)。尖吻蝮蛇,就是彭水人称的“岩头斑”、“五步蛇”。《彭水县志(1998年版)》记载大垭乡“沟壑潮湿多灌木林,有剧毒蛇岩头斑(尖吻蝮蛇)危害甚烈”。从龙蛇坝地名和尖吻蝮蛇在大垭分布,及龙蛇坝考古来看,“巴”字是指“岩头斑”。


芙蓉江

龙蛇坝是保留下来的宝贵的历史地名。大垭境内还有正在消失过程的历史地名—盘古河。“盘古河”是芙蓉江的古称。芙蓉江生态良好,景色优美,还有黑页猴。芙蓉江在彭水的支流有落岩河、冬瓜溪、珠子溪、洋水河、锅滩河。“秋水为神玉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芙蓉江及其支流名称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令人向往。


发展之路

近年来,大垭加快公路建设,新建通畅公路135公里。九道拐是大垭公路建设的一个奇迹,在龙蛇坝附近大山近乎绝壁的岩壁上,九曲盘旋2500米,高差300米,直线距离却只有800米。交通的改善,大垭探索了新的发站路径。芙蓉江畔的唐家坝,63栋木屋经过升级改造后,发展民宿旅游和乡村旅游。全乡现有农家乐及民宿旅馆55家,旅游接待床位170张,2020年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走上了新的发展路径。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