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文化>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文化

彭水地名故事 | 三 义

发布时间:2021-03-1009:40:42
彭水有一个乡,隐藏一段独特的历史。著名历史人物秦良玉家族和这个乡有密切的关系。这个乡就是三义乡。

彭水有一个乡,隐藏一段独特的历史。著名历史人物秦良玉家族和这个乡有密切的关系。这个乡就是三义乡。

传奇故事

元明清三代实行行省制,行省制人为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的地方官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彭水,“控楚连黔”;黔江,“川楚僻路”。“黔彭界居边缴,与楚蜀土司犬牙交错”。明末至清初,忠路、唐崖、大旺、酉阳土司都有寇掠黔彭的历史。土司“窃略邑境,岁以为常”。 康熙四十二年(1703),“川楚两督疏劾提问,忠路土司覃世藩、唐崖司覃鋐,并死于狱。大旺、散毛、沙溪诸司亦同被劾,追还历年俘掠,死商者责偿,民始安堵。”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开始“改图归流”。唐崖、忠路土司占去黔江县的七十二处未归复,分别入隶入湖北咸丰、利川。咸丰元年:黔江“又续增三乡:一三梆,二大木枫,三毛坝子。三乡皆远接湖省,界连利川、咸丰、石柱、丰都等处。而大木枫、毛坝子,则经两督会勘断归者也。”由此,形成在彭水县域内的黔江飞地—三梆乡。《黔江县乡土志(光绪本)》:“三义乡在县西三百里,东界利川,西界丰都,北界石柱,南界彭水,与黔地绝不相属……然有土无田,地极硗薄,溪涧之间,仅造木桥。寺惟土地庙、川主庙而已。民多乔野,不事诗书,无款可筹,故学堂现未设立”。《 黔江县志》所载地图表明 1864年使用的是三梆乡地名;1886年使用三义乡地名,地处彭水、石柱、丰都三县包围之中。民国年间,调整飞地,1942年划入我县。1952年分为三义、清明两乡。1956年两乡合并,仍名三义。三义作为行政区划地名使用至今。

秦良玉

《秦氏家乘》:“先世有名安司者,元季避徐寿辉乱,由楚入蜀,居绍庆路。传二世,国宝徙忠州,遂为忠人。”秦安司居住彭水长滩。“次子国宝,居彭水县计议乡,后因设所守御,调拨计议乡改为栅山里。洪武七年其子良与弟恭敬,以地僻山险,民夷俗陋,不堪奠居,相与移于忠丰之间,而附籍贯焉”。《四川省彭水县地名录》:“据清乾隆年间秦氏家谱记载,明末著名巾帼秦良玉,祖籍即系今(三义乡)境内石坝大队二生产队,至良玉父辈举家迁居忠县。其祖父墓庐今尚存。有古银杏一株,民间传为良玉幼时所植。”

真欢喜

“空欢喜”,位于一处交通要道陡峭的山顶。远望 “空欢喜”,都以为到了此处道路会有所改善,因而欢喜若狂。到了一看,道路更加难走,只是“空欢喜”一场。此路段道路陡峭,连打杵都没有地方搁置,产生了独特的背负工具“三窝撑”。用三长、三短竹竿绑成三棱椎。头入椎内,椎尖朝前,双手头前握住肩上的两根竹竿,将所附重物置于头后的竹竿底部。歇气时,低头让椎尖触坡稍加休息。使用这种工具负重攀爬陡坡人难受,歇气时人也难受。有人戏谑地将这种工具称为“骟狗架”。今天,三义乡修通了高速公路,乡村公路四通八达, “骟狗架”已不见踪影,“空欢喜”也淡出历史舞台。有人提出一个建议,在此地立一大石碑,一面刻“空欢喜”,另一面刻“真欢喜”。或许,从“骟狗架”到“真欢喜”,就是我们脱贫攻坚历史的一个写照。

□任永松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