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塘乡乐园村 养殖生猪 “拱”出新生活
重庆彭水网(记者 杨春燕 冉江陵)1月5日,在芦塘乡乐园村7组,村民冉光琼正在给猪准备猪食,只见她动作娴熟,不一会儿就完成了手上活。
从2021年开始,冉光琼选择回到家乡做起生猪养殖,通过不断摸索,凭着聪明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短短2年时间,生猪养殖从三十头发展到上百头,日子越过越红火。
冉光琼正在准备猪食。
返乡创业
发展生猪养殖
当天,记者见到冉光琼时,她正在磨玉米面,然后用粉碎的玉米和饲料一起搅拌,给猪准备下午的食料。
在养殖生猪之前,冉光琼一直在外务工,打过零工、去过建筑工地,随着年纪增长,漂泊在外的她心里总有点空落落的感觉,牵挂着家人。
经与家人商量后,2021年,冉光琼决定回到家乡创业,通过前期的考察学习,她把目标瞄准了生猪养殖。
“在外务工多年,年龄也越来越大,孩子们也不让我们再出去务工了,加之家里的老人年纪大了,也需要我们的照顾,所以在经过思考后就选择回来了。”冉光琼介绍。
在外多年,冉光琼积累了一定的资金。2021年,经过几个月时间的施工,养猪场建好了。
“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风险,搞生猪养殖也不例外,特别是近年来生猪市场行情波动较大,加之技术原因,有的养殖户不但没有赚到钱,还亏了本,浪费了财力人力。”冉光琼说。
冉光琼也不例外,养猪场建好后,她从多处购买母猪30头。但是由于技术有限,导致亏损,最后只剩下7头母猪。
但她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抱定勤劳能致富的信念,即便是在最困难最迷茫的时候,她也坚信生猪养殖有成功的那一天。2022年,冉光琼的生猪又发展到了100余头。
不惧困难
细心学习技术
面对困难,冉光琼并不气馁。
在空闲时间,冉光琼从书本和网上钻研养猪和防疫技术,遇到问题向其他养殖户请教经验。久而久之,她掌握了母猪繁育、猪病治疗等养猪理论和实践操作技术,她也逐渐成为当地养猪的行家里手。
“最开始的时候,遇到很多不懂的问题,如猪生病后,都需要请外面的医生来医治,现在通过自己边养边学,遇到生猪生病的情况,自己都可以买药来解决了。”冉光琼说。
谈及自己的养猪经历,冉光琼感慨:“自从办了养猪场,我就特别忙,特别累,猪场刚建的时候我每天都在圈舍忙活,要学技术,要打扫圈舍,要准备猪食……”
冉光琼在养猪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静观其变,确保母猪存栏达到一定数量,坚持自繁自养,节本增效。
2022年,在冉光琼的辛勤劳动下,养殖场生猪的规模不断壮大,圈舍的生猪存栏量从最初的30头到现在的100头,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靠的是她坚强的毅力和勤劳的双手。
去年,村里也给部分村民发放了一些红薯藤,冉光琼一共种植了10余亩红薯,再配套种植了部分玉米,用来做生猪的食料,养殖场做得风声水起。
坚持不懈
创业换来回报
“我家喂养的猪食料主要是以粮食为主,基本上就是喂红苕、玉米,猪吃了长得快、肉质好。品质还是非常不错,可以放心购买。”冉光琼说。
因为生猪的品质不错,冉光琼养殖的猪一点也不愁销路,生猪基本都在当地就可以销售完了。
冉光琼介绍:“养殖的生猪大部分都是周边农户来买,自己有时也会拉到场上去卖。”
2022年,冉光琼一共卖出了10余头生猪,每斤11元,6头熟食猪,每斤15元,一共收入了5万余元。现在圈舍还剩下80头大大小小的猪。
“圈舍里还有部分可以出栏的生猪,隔段时间,还会有商家过来再购买一批。”冉光琼说。
“有好的政策,现在自己又有了一定的技术,我心里踏实得很。新下来,我会在政府的支持下,继续奋发向上,做大做强生猪养殖规模。”说起未来发展,冉光琼信心满满。同时,她想带动村里村民发展养殖业,给他们提供养殖技术,实现共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