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乡镇>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乡镇

敢闯敢干 唯实争先 | 平安:绘就乡村振兴富美“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3-11-1510:54:59彭水编辑

  重庆彭水网(记者 钟 建)小雪将至,天气微凉。平安镇鹿坪村的清晨朦胧而静谧,薄雾如纱,轻轻地洒在田野上,宽阔的乡村公路通向家家户户,一栋栋宽敞的二层小楼疏疏密密地点缀在树林间,农民们早早地起床,走出家门,有的在刨挖红薯,有的在采摘南瓜,有的在收割紫苏……到处一派丰收劳作的繁忙场景。

村民正在晾晒红薯粉。                     记者 钟 建 摄影

  近年来,平安镇坚持党建引领,咬紧赛马比拼赛道不松劲,因地制宜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通过筑牢战斗堡垒、盘活资源要素、发展产业经济,多措并举抓实基础教育,着力构建多点支撑、重点突破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党建引领

服务群众零距离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近日,在平安镇长坪村乡村公路上,长坪村的党员干部、民兵和群众拿起铁锹、扫帚等工具,清理路面上的碎石,同时也将路面的树枝和杂草也一并清理干净,保持路面平整通畅。

  这是平安镇长坪村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引领作用,服务群众零距离,做群众的贴心人的一个真实写照。近年来,长坪村努力探索党员管理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工作不断深化、拓展,不断提升村支部党员学习宣传能力、廉洁自律能力、参政议政能力、致富带动能力、服务治理能力。

  沿着通畅的乡村公路进入平安镇长坪村便民服务中心,只见广场上设置了最新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党员亮身份、亮承诺的公示栏,让群众知晓,实现村级财务收支公开透明。

  走进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室内布局庄重、规范、整洁,配置了崭新的桌椅、音响、空调等设施。在洁白的墙面上精心设计了党建文化墙,党旗、党徽、入党誓词、党的宗旨、党的路线、党员的权利义务、村党支部基本任务等贯通始终,生动诠释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共产党人的信仰的铮铮誓言。

  除便民服务中心的党员活动室外,长坪村还推出“红旗池”“红旗林”“红旗路”制度,让前来参观的群众学习了解长坪村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建引领、优秀党员先进事迹、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据了解,长坪村围绕基层党建“345”工作举措,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挖掘乡土文化特质,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做优品牌

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在平安镇鹿坪村红薯种植基地里,苗家大叔哼着苗歌,吆喝着大水牛在黄土地里来回穿梭,一垄垄圆滚滚、胖嘟嘟,体态饱满、颜色鲜亮的红薯慵懒地躺在地里,等待着村民们去除泥、分拣、装袋……一袋袋红薯伫立在田地里,村民们拉着骡子在地里和公路之间上下搬运,到处呈现出一派农事忙、农业兴的喜人景象。 

  “今年基地种植了200亩红薯,以渝薯27、济薯25、彭薯6号3个品种为主,亩产在6000斤左右,能实现综合收入70余万元。”红薯种植基地负责人李国旭说。

  据介绍,鹿坪村土质深厚、疏松,以保水力强的壤土或沙壤土居多,且海拔较高,气候湿润,透气性比较好,红薯能充分吸收地下水中的丰富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有利于糖分积聚。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村里种植的红薯甜软、细绵,品质优良,产量也比较高。

  售卖鲜薯只是销售收入的一小部分,李国旭还将红薯生产制作成红薯粉条,不仅能够解决红薯贮藏的难题,还能够提升红薯附加值。通过发展红薯精深加工,把红薯做成了粉皮、粉条等产品,延长产业链,带动群众就业增产增收。

  近年来,鹿坪村依托得天独厚的区域资源优势,将传统红薯产业作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项目引导,因地制宜推进红薯产业发展,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带动了周边村民通过种植特色红薯增收,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接下来,平安镇将根据实际情况,延长红薯深加工产业链,优化农产品产业结构,把红薯产业做大做强,把品牌做好做优,以‘一村多品’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不断增加村集体收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让这条幸福的‘甜蜜’产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平安镇党委副书记彭椿燕表示。

特色课程

舞出乡村振兴未来

  走进平安镇小学操场,伴随着音乐响起,学生们拿着功夫扇,握扇、推掌、蹬腿、开步……轻盈舒展动作,或蹲、或跳,随着强劲的节奏,扇子在开合之间力道铿锵,不时发出“呼呼”的响声。

  扇子舞一改往日平缓单调的传统广播体操模式,将富于节奏的韵律和多变的肢体运动相结合,形式更加新颖独特,学生们在扇子舞中彰显个性,挥洒激情。优美的造型,整齐划一的队形,配合着步伐,武舞共融,一招一式,有板有眼……仿佛正在上演一场精彩盛大的演出。

  “每天的扇子舞练习不仅营造了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更释放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助力学校成为更加健康向上、和谐文明的校园。”平安镇小学校长任小平说。

  苗族“背扇”不仅是该校大课间活动代表,更是该校品牌课程“扇舞人生”环节之一。学校还开展了竹竿舞、滚铁环、跳皮筋等民间活动,让农村孩子也享受到多彩体育运动。

  除此之外,在学校的艺术实践工作坊“润物无声”美术成果展厅内,近百幅充满童真的绘画作品、书法作品映入眼帘。作品创作主题有大山田野,有风土民俗,有一家人的团圆饭,有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物,有对乡村之外世界的想象,更有孩子们对未来最童真的描绘与展望。五彩斑斓的色彩,错落有致的线条,展现着乡村孩子们眼里的世界。

  扇子舞、美术展、剪纸、苗绣……一幕幕丰富多彩的课间文艺活动生动诠释了平安镇小学秉持的“国家理念+本土文化”培养理念。开设特色课程,打造精英教师队伍,平安镇小学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全体学生以“每天锻炼一小时”为目标,用“千人扇舞”作为体育大课间的主要载体形式,利用形式丰富的体育内容、不拘一格的体育理念,激发师生参与大课间的新鲜感和主动性。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